首页 | 工作动态 | 各地团讯 | 通知公告 | 保山青联 | 创业就业 | 希望工程 | 志愿者 | 青年维权 | 热点专题 
当前位置: 首页>>志愿者>>正文
西南大学:教育扶贫进深山
2020-10-16 11:20  

“脱贫致富不仅要注意富口袋,更要注意富脑袋”。团中央发起的顶岗支教行动和西南大学开展的学生志愿支教,正形成合力,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向贫困地区乡村流动。邑等村,位于云南省昌宁县鸡飞镇东北部,以山地为主,是昌宁县境内一个典型的山区农村。2019年,西南大学和昌宁县结成了“1+1”的定点帮扶关系,由此也开启了一段教育扶贫的美谈。

  202096日,杨兴云作为西南大学研究生志愿支教团中的一员,从重庆出发,经过8个多小时的辗转,来到邑等村完全小学,在这里开展为期半年的支教工作。

  邑等完小位置偏僻,距村委会4.5公里,现有在校学生74名,学段从一年级到五年级,全部采用寄宿制,任课教师共 9名。杨兴云授课的班级为一年级,共有19位学生。由于师资力量短缺,他一个人担任了数学、科学、书法、美术、体育等多门课程,每周22节课。除此之外,还需要轮班值守、抽空单独辅导个别基础较差的学生,协助班主任老师照顾学生的日常生活。虽然工作量比较大,但杨兴云表示,孩子们都积极配合,能够做到认真听讲、尊敬师长。他会以自己所学知识创新授课方式,寓教于乐,让孩子们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

  杨兴云,是众多西大学子支援教育扶贫事业团队中的一员。西南大学还充分借助互联网优势,打造“大手牵小手”结对帮扶项目,先后向昌宁县15所中小学捐赠价值30余万元的图书、学习用品等,百名“西小兰”志愿者与昌宁县百名贫困中学生开展“一对一”线上爱心家教活动,提供课业辅导、学业规划、心理关爱等服务。“未来乡村教育还需要更多的有志青年大学生加入到教师队伍中来”杨兴云表示,自己会爱岗敬业,牢记西南大学“含弘光大,继往开来”的校训,为昌宁县的教育扶贫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教育扶贫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它需要政府引导、社会力量、学校、各界人士等共同参与、整合优势资源,才能形成合力,才能依托教育来“扶志”和“扶智”。西南大学正在这项伟大工程中积极探索,兑现自己的承诺,彰显社会责任担当,把教育扶贫延伸进大山深处。

关闭窗口

共青团保山市委主办
联系地址: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正阳北路258号市委大院南附楼
邮编:678000
投稿邮箱:tw3136896@163.com
联系电话:2122729

运行管理:共青团保山市委

滇ICP备2023000125号-1

滇公网安备 5305020200017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