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动态 | 各地团讯 | 通知公告 | 保山青联 | 创业就业 | 希望工程 | 志愿者 | 青年维权 | 热点专题 
当前位置: 首页>>工作动态>>正文
民族团结 | 2021云南民族工作大事记
2022-02-01 09:05  

2021云南民族工作大事记

 

编者按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一年。这一年,云南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在云岭大地绘就了一幅幅民族团结进步的生动画卷。

01习近平总书记回信勉励沧源县边境村的老支书们

“脱贫是迈向幸福生活的重要一步,要继续抓好乡村振兴、兴边富民,促进各族群众共同富裕,促进边疆繁荣稳定。”2021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给沧源佤族自治县边境村的老支书们回信,勉励他们继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引领乡亲们建设好美丽家园,维护好民族团结,守护好神圣国土。

总书记的回信,让全省各族人民深受鼓舞,在沧源县班洪乡,村村寨寨发自内心的幸福洋溢在乡亲们的脸上。大家纷纷表示,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建设好美丽家园,维护好民族团结,守护好神圣国土,为推动云南高质量发展而努力奋斗。

02学习贯彻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在云岭大地掀起热潮

2021年8月27日至28日,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

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准确把握和全面贯彻我们党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推动民族地区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提升民族事务治理法治化水平,防范化解民族领域风险隐患,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而团结奋斗。

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召开后,云南省委、省政府于8月31日召开专题会议,对贯彻落实会议精神进行专题学习。全省上下也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学习宣传活动。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在我省民族地区干部群众中引发强烈反响,大家纷纷表示要坚定信心、接续奋斗,用实际行动宣传和落实好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团结带领各族群众同心奋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2021年9月27日,省委统战部、省委宣传部、省民族宗教委、省教育厅联合印发了《关于印发深入学习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方案的通知》,推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在云南落地生效。

03命名首批云南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

2021年7月下旬,云南省民族宗教委出台了《云南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管理办法(试行)》,并命名省社会科学院民族学研究所等22个首批云南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

本次命名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包括省属有关高校和科研机构相关部门6个、州(市)属地有关高校或科研机构16个,覆盖全省16个州(市)。研究基地由省民族宗教委依托省属有关高校、科研院所和州(市)民族宗教工作部门设立,实行“竞争入选、定期评估、优胜劣汰”的动态管理机制,每轮建设周期为3年。

今后,我省将以研究基地为载体和平台,组织开展专题培训和宣讲,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纳入国民教育、干部教育、社会教育全过程。

042021-2025年示范区建设规划出台

2021年10月25日,云南省委、省政府印发《云南省建设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规划(2021-2025年)》。《规划》明确提出了“在全面加强党对民族工作领导、加快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依法治理民族宗教事务五个方面作示范”的工作目标,是云南推进示范区建设的重要措施。“十四五”时期,云南将继续坚持规划引领,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推动新时代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

此外,从3月17日到6月24日,省委、省政府完成了16场州市现场办公会,现场办公会要求6个州市建成“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分别是迪庆藏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楚雄彝族自治州。尤其对迪庆州还寄予厚望,要成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标杆”。此外,大理白族自治州、普洱市、丽江市也需在打造兴边富民示范区或乡村振兴示范区时,积极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

为支持迪庆州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标杆,省民族宗教委12月13日印发《云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支持迪庆州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标杆实施方案》。

05启动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

为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省委、省政府制定实施《云南省建设现代化边境小康村规划(2021—2025年)》。《规划》以25个边境县(市)的374个沿边行政村(社区)为建设范围,覆盖3824个自然村。

《规划》的主要目标是到2025年,把沿边一线的行政村(社区)建成基础牢、产业兴、环境美、生活好、边疆稳、党建强的现代化边境小康村。沿边民族地区治理能力显著增强,形成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廊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模范村,促进边疆各族人民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到2035年,沿边地区基本实现经济发展、社会事业、基础设施、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边境防控、边民思想观念的现代化,边民富、边疆美、边防固的良好局面不断巩固。

2021年11月17日至18日,云南省边境小康示范村建设情况总结暨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启动现场会在临沧市沧源佤族自治县召开。会议强调,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和给沧源县边境村老支书们的重要回信精神,高质量推进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打造富边的样板、稳边的示范、守边的屏障。

06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现场推进会召开

2021年5月7日,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现场推进会在昆明召开。

会议指出,党的十八大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以来,省委、省政府坚持“在云南,不谋民族工作就不足以谋全局”的正确指导思想,坚定不移贯彻党的民族理论方针政策,把做好民族工作作为重大政治担当、政治责任,把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作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定位,集全省之智、举全省之力扎实推进,取得了阶段性明显成效。

会议强调,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上,必须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胸怀“两个大局”,心怀“国之大者”,深刻认识云南“边疆、民族、山区、美丽”的新省情,牢牢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和核心要义,在加强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上把准方向,在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上下功夫,做足“融”的文章,在满足各族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上有新作为,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上持续发力,在增强边疆民族地区治理能力上力求突破,推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

07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明确全力全域高速推进示范创建

2021年11月27日至30日,中国共产党云南省第十一次代表大会召开。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提出了未来五年云南的主要奋斗目标。

其中,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更深入方面,报告指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一步铸牢,16个州(市)、25个边境县(市)全部创建成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市)、县,民族和睦、宗教和顺、社会和谐的良好局面进一步巩固发展,各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进一步增强。

党代会强调,要推进新时代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高质量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常态化,实施民族团结进步全域创建行动,落实“十进”措施,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思想,不断增强“五个认同”。实施中华民族视觉形象工程、少数民族优秀文化保护传承工程和少数民族文化精品工程,推动优秀民族民间文化传承保护、创新交融、代代相传。全面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支持民族自治地方、散居民族地区、高寒山区和人口较少民族聚居区加快发展,支持涉藏州县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依法管理宗教事务,持续整治境外宗教渗透和非法宗教活动,加强宗教界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08纪念民族团结誓词碑建碑70周年

2021年12月22日,国家民委和云南省委、省政府在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共同举行民族团结誓词碑建碑70周年纪念会。

1951年,云南普洱专区3000多名各族人民在宁洱立碑盟誓,48位各民族代表和党政军领导分别用傣文、拉祜拼音文和汉文在誓词碑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一座象征着各族人民团结一心的历史丰碑矗立起来了,民族团结誓词碑也被誉为“新中国民族团结第一碑”。

70年来,云南各族群众紧紧凝聚在党的周围,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锻造形成了誓词碑精神。誓词碑精神是云南各族人民坚定不移跟党走、同心共筑中国梦的强大精神指引,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宝贵精神财富。

09“两办法”“七基地”引领少数民族体育迈上新台阶

2021年6月3日,由省民族宗教委、省体育局共同研究制订的《云南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组织管理办法》出台。《办法》规定,云南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每4年举办一届。运动会以“平等、团结、拼搏、奋进”为宗旨,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以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和全民健身事业发展为目标。坚持“特色鲜明、务实节俭、安全有序”的办会原则。

2021年10月,云南省体育局、云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共同研究制订了《云南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基地建设管理办法(试行)》,并在2021年下旬发布了《关于认定云南师范大学等单位获评云南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基地(第一批)的通知》,认定云南师范大学等7个单位为云南首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基地,要求各获评单位紧密结合本地实际,积极推进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基地建设。

2021年12月20日至21日,2021年云南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锦标赛在丽江市举行,本次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锦标赛以“线上、线下”两种比赛形式进行。

10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系列宣传宣讲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按照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关于“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常态化”的要求,2021年,云南组织实施云南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系列宣讲活动,围绕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开展专题宣讲。

截至2021年底,已开展宣讲15场次,举办4个专题培训班及研讨会,覆盖人数近3000人;同时组织33名“汉民双语”宣讲专家赴全省7个州(市)、县进行了宣讲,反响热烈,受到各族群众的一致好评。

11云南两台剧目参演第六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获奖

2021年9月24日晚,历时近一个月的第六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在北京民族剧院落下帷幕,评奖结果同时揭晓。我省民族舞剧《幸福花山》、民族歌剧《小河淌水》,作为全国42台参演剧目中的两台,在线上展播期间吸睛无数,向观众展示了云南民族文化独特魅力,好评如潮。其中,民族舞剧《幸福花山》荣获“圆梦奖”优秀剧目奖、舞台美术奖,民族歌剧《小河淌水》荣获“圆梦奖”音乐创作奖。(来源:民族时报

关闭窗口

共青团保山市委主办
联系地址: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正阳北路258号市委大院南附楼
邮编:678000
投稿邮箱:tw3136896@163.com
联系电话:2122729

运行管理:共青团保山市委

滇ICP备2023000125号-1

滇公网安备 53050202000177号